我看過的電影
我很喜歡看電影,由2010年開始,我打算每年也詳列看過的電影以作記錄。我發覺一年大約會看二十齣電影,有很多都不錯,也有中伏的,我不懂寫影評,角度也絕對不是專業的,只作參考。
2018 |
2017 |
2016 |
2015 |
2014 |
2013 |
2012 |
2011 |
2010
2018
由於多了時間在家,所以開始不定時找些舊片觀看,但很多時候太即興,可能不及記錄。
因此從2016年起,這裡記錄的電影不一定在戲院內觀看。
|
Maze Runner: The Death Cure 移動迷宮:死亡解藥
|
Black Panther 黑豹
|
Avengers: Infinity War 復仇者聯盟3:無限之戰
|
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(2017)
|
Darkest Hour 黑暗對峙 (2017)
|
Pitch Perfect 2 完美音調2 (2015)
|
Along With the Gods: The Two Worlds 與神同行
|
Downsizing 縮水人間 (2017)
|
Hawking 霍金 (2004)
|
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愛的萬物論 (2014)
|
Deadpool 2 死侍2
|
Jurassic World: Fallen Kingdom 侏羅紀世界:迷失國度
|
昼顔 (2017)
|
10x10 十尺空間
|
Wonder 奇迹男孩 (2017)
|
Devil's Gate 惡魔之門 (2017)
|
The Con is On
|
Prophecy 預告犯 (2015)
|
Unbreakable 不死劫 (2000)
|
Hindi Medium 人生起跑線 (2017)
|
Fight Club 搏擊會 (1999)
|
The Devil's Own 魔鬼同行 (1997)
|
Ant-Man and the Wasp 蟻俠2:黃蜂女現身
|
Twelve Monkeys 十二猴子 (1995)
|
The Green Mile 綠裡奇蹟 (1999)
|
Gladiator 帝國驕雄 (2000)
|
Grave of the Fireflies 再見螢火蟲 (1989)
|
Frankenstein 科學怪人 (2004)
|
Funôhan 不能犯 (2017)
|
The 100th Love With You 與君相戀100次 (2017)
|
42 (2013)
|
Secret Superstar 打死不離歌星夢 (2017)
|
Moonlight 月亮喜歡藍 (2016)
|
Thermae Romae 羅馬浴場 (2012)
|
Suburbicon 堅離地死人劫案 (2017)
|
Sleeping With The Enemy 與敵同眠 (1991)
|
Unsane 瘋.魔
|
The Godfather 教父 (1972)
|
Perfect Strangers 完美陌生人 (2016)
|
Memento 凶心人 (2000)
|
Tag 捉依因同學會
|
Star Wars: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(1999) 星球大戰前傳:魅影危機
|
Nosferatu 不死殭屍 — 恐慄交響曲 (1922)
|
Dead Poets Society 暴雨驕陽 (1989) - 重溫
|
Awakenings 無語問蒼天 (1990) - 重溫
|
Leaving Las Vegas 兩顆絕望的心 (1995) - 重溫
|
2018年度我的推介電影:
01. Deadpool 2 (死侍2)
這次看死侍2,本抱著一般追看Marvel電影的心態,期望不會太高,只求官能上的刺激。不過看後覺得這次故事比較有深度,劇情也比較完整,當然不忽死侍那種自嘲的風格,娛樂性很高,沒有一刻覺得沉悶。
舊片推介:
01. Hawking 霍金 (2004)
這是由BBC製作的電視電影,我將這分類為電影吧。在英國旅遊的某晚上,我有幸能在電視遇上。由Benedict Cumberbatch主演,他的精堪演出實在令我非常深刻,我還記得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2015年的解碼遊戲,接著也看了他不少作品,也很喜歡,但想不到2004年的他已那麼發光發亮。而我本身對霍金不算有很深的認識,也因為看了這電視電影後,特意在網上看有關這位名人的資料。
02.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愛的萬物論 (2014)
看了由Benedict Cumberbatch主演的霍金後,也偶然看到由Eddie Redmayne主演2014年同樣主題是霍金的電影,兩位演員同樣做得出色。第一次看Eddie是在電影怪獸與牠們的產地,他給我的感覺是有點怪異,就像第一次看解碼遊戲裡的Benedict Cumberbatch時差不多感覺。然後看了他主演的丹麥女孩,那種投入及像真度,就發覺這演員完全不得了。再看這次他飾演的霍金,一樣令我嘆為觀止。
03. 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(2017)
故事是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意大利,帶著夏日懶洋洋的氣氛,似很平常很淡然,但突然一來的漣漪,則引起一連串的激蕩,那就是青少年的愛情。如果這愛情是同性之間的呢?很突兀嗎?不可以嗎?故事兩主角也有迷失、也有否定的時候,但他們最終都坦承對對方的感覺。可惜結局是不完美的,一方不隱瞞家人自己對同性的感覺,但另一方因受壓力而要選擇與異性結婚,可悲嗎?幾十年後,到當今社會,其實許多故事也可能跟這電影的劇情一樣,也是可悲的。看後,那種微妙的激動,久久還在心中。
04. Wonder (奇迹男孩) (2017)
雖然結局太美好,但故事算不落俗套。觀眾不只用男主角Auggie的角度,還可從多身角色去看整個故事。自己最喜歡Auggie姐姐那一段,有時我們可能真的只集中注意力於被歧視者的身上,其實他們的家人也同樣值得關注。
05. Fight Club (搏擊會) (1999)
一直都想看這齣電影,因為有我喜歡的Brad Pitt,幾經多年終於能看到。其實我以為這電影真的是以搏擊運動為中心,看罷才知不是,反而故事是說人格分裂及都市病,那種起承轉合令整體劇情有著峰迴路轉的發展,也令我有很深刻的印象。不過,結局的一槍,真的能阻止Tyler嗎?
06. 42 (2013)
一直以為運動是無分國界及膚色,有能者則可居之,但想不到這情況其實是經過重重考驗及努力才能換取得來。這電影是講述在美國,一名黑人職業棒球員晉身主流白人球隊打球的真人真事,而這段歷史得以出現,是由主角的伯樂一手孕育而成,沒有領班Branch Rickey的推動,肯定不能成事。片中的比賽場面,令我看得非常投入及緊張。這電影很值得一看,尤其對於喜歡棒球的觀眾。
07. Perfect Strangers (完美陌生人) (2016)
朋友之間的普通飯局,卻因為一個簡單遊戲而揭破各人的面具。電影中人物的互動由初段看似平淡,到往後才發覺是絲絲相扣。伴侶之間那樣親密,面具揭穿後,變成完美陌生人。結局,也是有點出人意表。個人認為伴侶之間都應該有自己的空間,有自己的小秘密,但是如果過了火位,就很容易被濫用,要取得平衡,兩人需要有共同步伐,才能達至共識,寥寥數字,實際要做到卻是非常難。不過,如果大家能以尊重對方為起點,至少方向正確。這電影裡有很多討論,眾多話題中,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及反應,悲涼但真實。
08. Memento (凶心人) (2000)
這電影在IMDB的排名相當高,看罷才知道這電影是Inception導演的成名作。風格佈局很有心思,剪接也是一大功勞。電影中的同一片段可能會出現數次,但每次出現都會有不同意義,也豐富了各角色,立體化他們的性格、反應及行為。劇情到後段是我料想不到的,帶點震撼心靈的結尾。主角相當可憐,最深刻的一段是他對著電話的另一端訴說沒有人相信他的說話,看著心酸。他的遭遇導致他只能靠那樣活下去,能怪他嗎?而我們又其實是靠什麼活下去呢?
09. Dead Poets Society (暴雨驕陽) (1989) - 重溫
多年前看過一次,記得甚是好看,但印象有點依稀,所以某日決定重溫這電影。第二次看,仍然叫我感動,是春風化雨的故事,學生不是壞孩子,成績斐然,也肯用心學習,但因為學校因循守舊,不止要學生努力讀書,還要唯唯諾諾;父母也不讓子女選擇,必須要他們遵從自己,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他們最好。成績是重要,但就能代表一切嗎?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其實缺一不可。新來的老師不是要教機器去背書,是想教導孩子成為有自我思考能力的人,讓他們逐漸成形,慢慢的站起來,從多角度去看事物,從而享受有限的生命,才算沒白活過。俗語說:沒跌過沒算長大、經一事長一智,這些都是老生常談,但是長輩的權威在當年是不可被挑戰,就算錯了,也只能找藉口去掩飾,或者將責任推卸給別人,這樣是對孩子的好榜樣嗎?到現今社會這種情況還是存在。這電影是二十年前所拍的,到現在看仍沒脫節。
10. Awakenings (無語問蒼天) (1990) - 重溫
也是重溫電影,當年看時應該年紀比較小,現在人長大了,但仍然被這電影所感動。醫生是一位不善辭令、有點內歛的書呆子,但對醫學的熱誠及對病因的執著,令一潭死水的慢性病醫院注入了生命力。患上強直性昏厥症的病人多年在被已定的模式下「活著」,他們的活動能力很低,日常生活都必需靠他人來照顧,電影中他們以發夢來形容這種「活著」,到後來他們以新藥物治療並從夢中甦醒過來,活得與正常人無異。這是真人真事,肯定是催淚的,但整套電影描述病情、心理狀況等都不落俗套,很細緻:希望、熱忱、煎熬、無奈、絕望等,無論對病者、醫者、家屬,還是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。整體都令我看得非常投入,跟他們一起走過這歷程。結尾部份醫生的一段話及醫生的改變,令到氣氛轉向光明一點:活著還是有盼望,就是珍惜最簡單、最細微、在你身旁的人和事。
2018年度我的中伏電影:
01. The Con is On
某天晚上想看一齣較輕鬆的電影,看到這電影叫The Brits are Coming,還以為是以英國幽默為主,怎知是爛片一部,劇情非常突兀,浪費了時間。在網上找資料時沒發現電影有中文名字,看來上映的地區也不多,後來發覺片名也被改為The Con is On,如果一早知不再是原名,可能不會看。
中伏舊片:
01. Devil's Gate (惡魔之門) (2017)
自己較喜歡看驚悚懸疑的電影,看到片名有Devil就想看看是什麼故事,到最後才發現是說外星人。雖然未至於爛得離譜,但劇情也不太能自圓其說,如果時間很寶貴的話還是不要看。
02. Frankenstein (科學怪人) (2004)
這是電視電影,沒看到有第二集,所以以看完這一個多小時的感覺來評這為中伏電影。過簡的情劇、過簡的舖排,只令我覺得女主角太容易被影響及太衝動;說被造的生物殺不死,或不易被殺死,最後活了一二百年後想求死,但結果又不似傳說中那麼難被殺死;凶手搜集不同器官也沒說用來做什麼,也沒說他那個「胎兒」是什麼;然後就很快死掉;Victor跟那個女人的劇情不知有什麼意思;完全不能理解Victor或科學怪人的心理歷程。故事完得很突兀,腦中卻還有很多問號,估計應該是舖排第二集,但就算真的有我應該也不會看下去,看到發悶。
03. Moonlight 月亮喜歡藍 (2016)
得到很多獎項及獎項提名的一套電影,所以一直也想看看。但看了首半小時已有想暫停的衝動,結果勉強看至完結,整體覺得到第三篇才好一點。生命樹那麼慢的節奏我還可以接受,但這套電影真的不行,我完全投入不了,還邊看邊想它快點完結,這感覺除了「涯上的波兒」外,這是第二套令我有此感覺的電影。不過,我要強調這跟故事主題沒有關係,同是以同性戀為題的「以你名字呼喚我」,節奏也不是快,卻令我看得舒服,只能說這電影的手法不是我杯茶。
|
2018 |
2017 |
2016 |
2015 |
2014 |
2013 |
2012 |
2011 |
2010